对赌协议又称为“估值调整机制”,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

对赌协议在很多行业都很流行,在娱乐圈更为普遍。
有人认为对赌协议已经成为阻碍影视剧创作的“毒瘤”,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大火的《战狼2》涉及到了保底发行。保底发行是对赌协议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协议,以北京文化为主的发行方,向《战狼2》的制片方支付了1.4亿人民币,来购买对于《战狼2》的发行权,并向制片方承诺8亿的“保底”票房数字。
如果影片的票房超过了低于8亿这个保底数字,那么发行方需要自掏腰包,给制片方一定数额的补偿,如果票房高于了这个保底数字,发行方才有可能盈利。
据猫眼票房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9月4日,《战狼2》累计票房已经高达55.6亿元。这对制作方和发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早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吴京曾表示“这些年被资本绑架的电影全死了。所以我不能被资本’强奸’,我要睡了资本。”
但《战狼2》的成功无疑是个特例,大多数情况下,发行方并不都像北京文化这么幸运。最著名的例子要属2016年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作为该片发行方,向制片方承诺了5亿元的保底票房。

如果《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低于5亿,耀莱影视就要按影片票房收入总额5亿元支付2亿元的票房净收益;票房在5亿到8亿的部分,票房净收益耀莱影视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影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
然而,影片的最终票房定格在了4.84亿元。耀莱影视这笔买卖是做亏了。
实际上,在投资“潘金莲”的公司中,除了发行方耀莱影视与制片方的对赌协议之外,“潘金莲”的票房成绩还关系到冯小刚对华谊兄弟的业绩承诺。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投资冯小刚控股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度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若未能完成该目标,冯小刚将以现金补足差额。
而在《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前,冯导距离1亿元业绩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太差,不仅电影要亏,冯导自己也会完不成业绩承诺。

所以冯导必须搞事情!且不说,万达打压排片是否属实,单是冯导在微博上和王思聪“撕逼”,就能给《我不是潘金莲》带来很高的关注度。
尽管各种炒作轮番上演,《我不是潘金莲》的最终票房仍旧扑街!可能正如冯导所言,这一届观众不太行。(此处为反讽)

除了拿票房做对赌,娱乐圈里这些明星也将自身产出效益拿出来做对赌。
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宣布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简称“浩瀚影视”)70%的股权。

而浩瀚影视成立与核准日期为2015年10月21日,也就意味着华谊兄弟公司收购了一家成立仅一天的企业。
华谊兄弟给出如此高的溢价,自然是因为看中了浩瀚影视背后明星股东的的价值。
在浩瀚影视中,提及的股东艺人有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六人。

杨颖的对赌协议主要内容:2015年的净利润要达到9000万元,以后四年按照每年15%上浮,如果完不成对赌,那么明星们就要拿现金来补差价,而且所指的利润不包括明星股东履行《独家演艺经纪合同》给公司下属关联公司带来的利润。
而baby为了完成对赌协议,参演了大烂片《孤芳不自赏》快速圈钱8000万。

跟黄晓明的婚礼,也办成了一个大型广告植入的见面会!

而2017年,angelababy产后三个月火速回跑男,接商业活动,如此急切赚钱,大家纷纷猜测是为了完成协议。

4
另一个女明星杨幂,也是因为对赌协议身不由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杨幂与刘恺威离婚的消息成了微博热搜的月经贴。不管杨幂每演一部戏就和闹绯闻,还是刘恺威和王鸥深夜对剧本,以及双方粉丝如何对峙,杨幂和刘恺威始终置若罔闻,偶尔还会来个机场秀刷刷幸福感。为什么呢?因为,杨幂的美满家庭人设不能崩塌。

2015年10月,为了获得尚世传媒共计3亿元的投资,嘉行传媒不得不同意了一项“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嘉行传媒在2015-2017年三年累计实际实现的税后净利润不得低于3.1亿元。同时核心艺人不得解除与嘉行传媒的独家演艺代理关系,否则,嘉行传媒需以15%的年收益率回购尚世影业持有的380万股份。

从上面的对赌协议的条约里可以看出杨幂和刘恺威离婚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不但杨幂所持有的股份是夫妻共用财产,甚至要是有人解约,嘉兴传媒还得以15%的年收益率回购尚世影业持有的380万股份。
但是在2016年末,杨幂旗下的嘉行传媒就完成了2.1亿,17年只剩下1.3亿元。

17年杨幂主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据说赚翻了,看情况杨幂是能提前完成对赌协议了。

5
关于对赌协议,张国立曾亲口说出被对赌协议束缚的血泪史!

他说:“四年前,华谊兄弟上市前,一直跟我和冯小刚谈,希望可以一起进入华谊。我现在还是打工的,日子非常苦,因为和华谊签了一个对赌协议。有了对赌协议后,我就变得不从容了,拍戏不像以前那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过去如果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这一切变得都没有门槛了——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想着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这样,面对股民时,让他们知道这个人没签错——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悲观。”
为了完成额度,接戏接广告接代言就再也没有门槛了~自己都变得不像自己了!
对赌协议,本身是降低投资风险,激励融资企业积极进取的一种手段。
但绝大多数时候,对赌的目标都是夸大的,堵的就是泡沫,意味着你眼下的资源很难达到的目标,而你将被迫必须达到。如此下来 ,你就要做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近年来,各路参与对赌协议的明星、导演们,为了尽快还上钱,不再“挑剔”剧本、细揣演技,一心想着捞快钱,成为资本的傀儡!所以有人说对赌协议已经成为影视圈发展的“毒瘤”。
要说中国影视圈浮躁成现在这个鬼样,能全赖 “对赌协议”身上吗?当然不可以!
菜刀无罪,持刀杀人有罪。对赌协议作为资本投资工具,既不是毒瘤也不是砒霜,明星们签对赌协议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后果!别拿了钱,还说自己是迫于无奈才接的烂片。
烂片频出、明星尬演的锅,“对赌协议”不背!
至于,这个锅谁来背,谁心里还没点哔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