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诱导消费,而这些往往会都是商家设好的“陷阱”,致使消费者做出不理智的消费!下面我们通过认识几种常见的心理学效应看看能不能破解陷阱:
鸟笼效应
假如一个人捡到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为笼子的俘虏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 ,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的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比方说,某宝送50块钱代金券给德合君,购物满199可以使用代金券,想来挺划算的,可以减免50,就忍不住去买一些没必要的东西啦!
锚定效应
也称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如在购物网站看到的打折活动同样可以用锚定效应来解释。在某宝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品价格划掉了较高的“原价”,留下一个较低的价格,原价自然而然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参照物,原价越高,顾客的锚定值就越高。

在线下购物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锚定效应”,设置个小场景:
妹子:老板,这件衣服便宜点嘛?100块啦!
老板:小妹啊 ,你这价格砍得狠哪,一下子就砍了一半了......
老板娘:小妹,你看这款式、这质量,进货价都不止这个价啦,150给你......
妹子:我还是个学生,下次我会继续帮衬你们的,还会带同学过来买,100卖给我了,老板,好么........
老板:好啦,好啦,看你第一次来,算你便宜了...
老板娘:(冲着老板)你怎么就答应了,这笔买卖没得赚就算了还亏本了,哎....
老板:人家还是个学生,就当赚个吆喝了。
最后姑娘心里美滋滋地以100块钱买走衣服,但是老板和老板娘心里都清楚这件衣服进货价只有20块。
原价200块和售价100块都是设定的“沉锚”。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对应于传播学的“刻板印象”以及宣传的七种技巧中的“光辉泛化法”。

关于晕轮效应例子,想必大家在生活中应该也遇到不少了,随便想想都是例子。
在商品传播中,比如“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怕上火喝王老吉”以及“送礼就送脑白金”,通过简单粗暴的广告词强行将这些概念印在受众脑海里,本身就是“晕轮效应”的一种应用。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大牌的形成往往也都有着“晕轮效应”的影子。
提到dior,想到香水,
不,对女人而言是气质是品味;
提到阿玛尼,想到衣服,
不,对男人来讲是身份是地位。
这些是谁告诉我们的呢,正是广告中、电视里、杂志上那些俊男靓女、成功人士暗示我们的。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这些牌子加上了“气质”“成功”“地位”的buff,一个国际品牌就形成了。
除了这三个心理效应之外,还有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期待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人类难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应。

人性的弱点,通常会让人类受到各种心理学效应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认识它了解它,识破这些心理诱导,尽量避免一些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做到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