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央行传来大消息:过去半年,中国个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货币(现金)合计大幅减少3万多亿人民币!
对,你没看错,2017年1月总额还有33.64万亿,到了7月,就只有30.52万亿,短短半年跑了3.12万亿。
1
而2016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只减少了1500亿。这意味着今年同一时期流失的,是去年的20.8倍!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报
而我们最关心的活期存款,2月份流失8900亿、4月份流失6900亿,刚刚过去的7月份再次流失4000亿。
银行活期存款半年跑掉1.17万亿!挡都挡不住,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三万亿,都去哪里了?
1、定期存款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个人定期存款总额37.93万亿,7月份为39.15万亿。也就是说半年过去,银行定期存款猛增了1.22万亿。
这意味着,那些曾经存银行活期的老百姓开始做出改变,将活期存款改成定期存款,以赚取更多的利息。
查看国内各大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虽然这一转变依旧没有没有跑赢通胀,但是对于理财意识普遍缺乏、投资渠道狭窄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进步,说明中国老百姓的理财意识逐渐提升。

▲2017年8月19日国内各大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表调整一览
2、非银金融机构

那些不是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存款正在飙升,1月份它们的存款规模12.83万,而7月就到了14.5万亿,半年增长1.67万亿!
同时,1月份货币基金规模为3.61万亿,7月飙升到了5.86万亿。没错,中国货币基金规模,半年涨了2.25万亿。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余额宝、京东小金库、微信理财通了。因为这些工具期限更灵活,利息更高。
此前,余额宝公布了资产清单:到6月30日,余额宝规模已经达到1.43万亿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这一规模超过了国内第五大行—— 招商银行。
至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个人存款明显小于招行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余额宝更是把他们甩开了好几条街!
这是好事吗?
是不是好事,要看对象是谁了!
对于银行来说,老百姓将钱从银行活期存款搬家到定期存款,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成本增加了,加上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非金融机构在抢夺存款大战迅速成长,银行的吸储压力自然越发增大。
你看看你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最近是不是越来越频繁在朋友圈撒广告了,各种理财产品、信贷产品隔三差五来一波,不亦乐乎......



这要摆在四五年前,高冷的银行柜员尤其是四大行的对小老百姓手里那点钱根本看都不看一眼,更别提这么接地气地发小广告了。

如今的改变,恰恰说明现在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开始放下高攀不起的傲气,想方设法吸收老百姓手里的钱了。
但对于个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一来呢,这些金融机构为 了吸引客户,加上资金荒的存在,会在预期收益上给出更高的利率。其次,就一些货币基金来说,其吸收的资金绝大多数都会流回银行,但是基于体量较大,就有了和银行谈判的资本,得到利率往往会比存款基准利率高,这样一来的话,选择货币基金的人也获得更好的收益。
据测算,1.4万亿余额宝中,有1.2万亿投回了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占比83%!资金大头还在银行体系,按1.2万亿和4%利差测算,余额宝一年却能让银行少赚近500亿!
也就是说我们投资余额宝的钱,还是存在银行,只是换了种方式,有更高的话语权,让银行付出更多的利息而已。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改变了

人们存款意识、理财意识已经觉醒!
银行坐享其成,等着老百姓乖乖送钱上门的日子正慢慢远去!
基金、信托、资管、股票、P2P等理财渠道越来越多,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方式越发多样化了。
就大环境下,政策也在支持各项金融理财方式百花齐放,什么制度规范、什么金融监管等都在积极建设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无现金”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人民大学搞调研,84%的受访人都表示,不带钱出门,也能很淡定;没带就没带,反正有手机。
这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不改变就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