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芭莎慈善夜与9月9日在北京举行,虽然已经过去几天,但关于女星间的“塑料花友谊”、到场却未捐款、张韶涵站C位、发起人苏芒发微博连说6个对不起等话题热度依然不减。
1
据悉,9日芭莎慈善夜共筹得爱心善款101,382,845.92元,获捐救护车1330辆,成绩傲人。

但关于明星捐没捐款、捐多少,毫无疑问的成为粉丝争论的话题。在这些言论中,“逼捐”、暗讽未捐款的言论尤为刺耳,截几个图,大家感受一下:





这些言论,着实让德合君哭笑不得。
大家对于明星慈善的态度明显过于苛刻,甚至上升到了道德拷问,要求明星的慈善动机和行为必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纯粹为了公益而公益,容不了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在德合君看来,这反而提高了公益的门,限制公众参与。虽然“公益秀”看不起来并不那么纯粹,但本身与慈善行为并不冲突,‘公益秀’一方面能让明星获得荣誉,另一方面也能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公益,同时明星效应可以号召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动。
2
而芭莎慈善夜其实就是一场多方共赢的慈善秀!
主办方邀请明星站台,一是提升慈善传播力度,二增加媒体粉丝对芭莎平台的关注度曝光度,三增强其品牌的公信力及美誉度。

明星出席芭莎慈善夜,或是出于与芭莎的交情,或是增加曝光度,或是为了做慈善.......只要参加了慈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行为。没有哪条法律说,艺人赚了钱就必须回馈社会。“逼捐”,既强迫别人捐赠,请问你凭什么?!明星赚钱“快又多”,所以心里不平衡了?明星没捐钱,就不能给慈善站台?

当然,我也觉得明星捐钱的话会更好,但是人家不捐,也没理由黑人家!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慈善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层次,无私奉献,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图个好名声,或者避税,或者领导号召不得不响应;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时间、精神,层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参与了,他就开始了他的道德积累”。
对于营销号媒体来说,这一次事件,无疑又是一个炒作热点,粉丝+明星+心机婊+慈善+塑料姐妹花,写写煽动性文字引发骂战,分分钟出流量爆文,恨不得把事情闹大......

德合君想说的是,君子爱流量,取之有道。对于明星慈善,媒体应给予更多的正面鼓励和积极引导,而不是盲目带节奏,图一时口舌之快。
至于粉丝,真是为自家偶像操了碎心!德合君至今不能理解粉丝为偶像购买超出能力之外的贵重礼物,刷票房,“诋毁”他人的“真爱”言行.....很傻很天真....

每一次明星撕逼,粉丝永远是第一个冲锋陷阵的,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化作侦探,寻找蛛丝马迹,证明自家明星是“很单纯”、“很乖萌”、“很善良”......也有很多证据证明其他明星表里不一、爱装X、耍大牌......但是粉丝做的这些,谁care......或许只有粉丝意淫在恩怨江湖中....

其中,也有些键盘侠喜欢“指点江山”,打着“爱国”、“慈善”、“仁义道德”的名义对明星的捐赠事情进行名不正言不顺的谴责。比如,九寨沟地震,吴京捐款100万,却被网友嫌他捐得少,理由是《战狼2》赚了那么多钱,吴京至少要捐1个亿!

什么时候,善心的分量要以金钱的数额来衡量?捐1亿是善举,捐100万就不是善举?悲哀!
卢梭曾经说过:“只要一件好事变成了一种义务,把最甘美的乐趣化为一种负担,那做起来就索然无味了。”、“一件事只要是带强制性的,它尽管符合‘我’的愿望,但也足以使‘我’的愿望消失,使之转化为厌恶之情,甚至强烈的反感。”
3
明星拥有着形象、信誉、能力和影响力上的相对优势,通过明星效应,能够传播积极的公益观念,当然,如果明星慈善出现失范行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倘若明星们能“善禁者,先禁其身”,做好慈善模范,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真不是其他慈善形式所能比拟的。

张国荣的粉丝可以说是“粉丝慈善”的典型代表了,在偶像辞世之后,荣迷们不遗余力地接力和传递张国荣生前发起的慈善事业。2006年9月,张国荣50岁冥诞之际,该组织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了“继续张国荣慈善日”,开展慈善义卖和拍卖活动,一天之内便筹集港币19.4万元,全部捐给了儿童癌病基金。

3
对待名人慈善,我们应该多点宽容,走出道德捆绑,莫要把慈善当成名人的义务,还慈善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让更多人愿意参与慈善,从而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慈善,也让这个世界因你我他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